新派訊 山的秀麗、水的柔情、歷史的厚重、人文的溫度,在濰坊峽山匯成一幅靈動鮮活的立體長卷,無論是渴望遠離喧囂的都市旅人,還是探究文化根脈的尋夢之人,抑或是向往康養生活的自在行者,都能在峽山找到心靈的歸處。
近年來,峽山區編制全域生態文化基因圖譜,依托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布局建設全域文旅重大項目,讓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文旅發展的強勁動力,讓生態勢能裂變出真金白銀的發展動能。
風景秀麗的峽山
山水流轉,繪就生態詩意長卷
144平方公里水域的峽山湖,是全省第一大水庫。峽山湖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心”形明鏡,陽光映照下波光粼粼,浩渺的水面與周邊的山巒、田野相映襯,構成一幅壯闊而秀美的山水畫卷。湖中水產豐富,峽山湖鮮遠近聞名,有機魚認證面積21.6萬畝,居江北之首,每逢捕魚時節,漁民滿載而歸,場面熱鬧非凡。
站在湖邊,微風拂面,每立方厘米高達3000多個負氧離子,讓人神清氣爽。環湖而行,邂逅“兩廊一谷”的詩意——左岸有湖光漫步長廊的壯闊,右岸有書蘊果香長廊的雅致,結合濰水養生谷的靜謐,共同構成“山水文脈共生”的景觀。
如果說峽山的水是“生態的源”,那峽山的山即是“文化的梁”。海拔172米的峽山,俯臥在峽山湖西北,雖不高聳入云,卻有著獨特的韻味。今年,峽山實施了免費游覽政策,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登山望水,更帶動周邊民宿、餐飲等配套產業的集群發展,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濰水藍心”環湖騎行線
全域體驗,一路暢享詩與遠方
2024年,峽山“濰水藍心”環湖游被正式納入“齊魯天路”品牌體系。該路線以峽山湖為核心,巧妙融合“山路”等經典元素,串聯起多個人文地標,以“湖光山色+人文康養”的雙重魅力,成為“齊魯天路”上最獨特的“山水走廊”。
隨著全長108公里的“濰水藍心”環湖騎行線全線開放,這片被譽為“齊魯天路”新地標的生態秘境,正以一場“騎行”的文旅盛宴吸引八方來客。騎行線環繞峽山湖展開,環湖路如彩帶蜿蜒,沿途的“壩上草原”草甸綿延,彩虹公路與湖岸線交相輝映,濕地公園內白鷺翩躚……“這條線路就像一條項鏈,把峽山的美景和文化都串聯起來,一路上讓人驚喜不斷。”騎行愛好者王雅靜興奮地說。
為讓市民盡享騎行樂趣,峽山區實施了全方位配套升級服務。高德地圖專屬騎行導航系統實時指引路線,沿線6處各具特色的騎行驛站同步提供休息區、飲水點、導覽服務、特產展示、衛生間等便民服務,全方位滿足騎行愛好者的需求,提升出行體驗。同時,開通D77定制公交線路,設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峽山、壩南公園、水岸漁村、濰泉村觀湖廣場、濰泉碼頭、石頭崖櫻桃采摘園7個站點,為游客來峽山游玩提供公共交通便利,這也是峽山區“三區同建”發展理念下城市交通網絡建設的一次突破和創新。接下來,峽山區還將全力打造環湖、環島、環山、沿河“三環一河”騎行路線,讓廣大騎行愛好者在峽山暢游“山河湖島城”。
火出圈的峽山“火炬八街”
創新玩法,解鎖“網紅打卡”熱潮
近期,峽山區濰泉村“火炬八街”在多家媒體平臺爆火,成為網絡平臺熱門話題之一。在這里,波瀾壯闊的峽山湖與ins風的街景共同打造了最精致的湖濱濾鏡,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抖音話題播放量48小時達130萬+。
站在濰泉村望向道路的盡頭,無垠的湖面泛著清透的藍,朵朵白云在眼前飄浮,仿佛抬手就能輕易觸碰,岸邊翠綠的草地讓原本靜謐的畫面更加鮮活生動。逛累了就在街邊咖啡車上買上一杯清涼的冰美式,坐在樹下的椅子上,看著不遠處的湖面,用鏡頭將難得松弛的時刻定格,在這個沒有天花板的地方,放空思緒。
“沒想到峽山還有這么‘出片’的地方,文藝與自然的碰撞,感覺好像到了海邊小鎮。”游客張曉迪一邊拍照一邊說。
而“壩上草原”則展現出另一番風情,廣袤的草地與峽山湖的水天一色相互映襯,讓人仿佛置身塞外草原。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這里便成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在草地上嬉笑玩耍,大人們則放松身心,感受著愜意的時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特色鮮明的騎行驛站為騎行者提供便民服務。
“環湖108公里,我們精心串聯了20余處‘網紅打卡’點,7處生態采摘園、有機農場,3處觀鳥‘秘境’和6處研學點,重點打造環湖文旅產業帶。通過‘節慶活動引流、文化體驗留客、產業集群發展’的三維戰略,積極探索‘文旅+百業’多元融合發展模式,讓‘山水文靜·負富有艾’的城市名片煥發持久魅力。”峽山區文旅局副局長劉建呈說。
如今,石頭崖櫻桃采摘節、峽山湖生態捕魚節、環峽山湖自行車賽、峽山山會、玉皇演駕非遺展演、星空露營、滑雪等特色活動貫穿四季,為峽山全域文旅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游客到峽山,既能在花海盛景中體驗漢服文化、參與農事采摘,又能在特色民宿感受田園生活,品嘗地道“一魚多吃”……這些創新舉措不僅增強了文旅產品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更顯著提升了產業附加值,讓不同季節到訪峽山的游客都能邂逅專屬驚喜。
新派融媒體記者:王瑩/文圖
編輯:馮淑杰 孫錦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