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濰坊融媒評論員 叢秉政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標,吹響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集結號”。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瓶頸與環境容量而提出的新理念,旨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七個“聚焦”之一?!蛾P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是對“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進一步系統化、深化、細化。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為加快建設更好濰坊提供有力支撐。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實際,堅持統籌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科學設定綠色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先行探索。強化支撐綠色轉型的科技創新、政策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推進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綠色轉型提供更強創新動能和制度保障。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當前和長遠、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妥善防范化解綠色轉型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挑戰,切實保障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