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今年以來,濰坊市峽山區水利漁業中心以河道“四亂”問題清理為突破口,構建立體化治理體系,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通過創新機制、科技賦能、全民參與,實現轄區河道“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蝶變,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高位推動,構建全鏈條責任體系
成立由峽山區水利漁業中心主要領導掛帥的河道整治專項領導小組,制定《峽山區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實施方案》和《峽山區阻水片林等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清理整治實施方案》,推行“河湖長+警長+檢察長”聯動機制,建立“日巡查、周調度、月通報”工作制度,形成“問題發現—交辦整改—跟蹤督辦—銷號反饋”閉環管理。
靶向施策,實施精準化清理攻堅
部分沿河村民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閘壩攔截形成的寬闊水面,設置大型的攔河網進行捕魚,給水生魚類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嚴重破壞了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進一步加強水環境保護工作,維護水源地管理秩序,峽山區水利漁業中心聯合峽山區公安分局、水庫水政漁政科開展專項聯合執法,調動峽山漁業公司作業船只對峽山水庫上下游水域內攔河網、三無漁船進行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已清理違規漁具攔河網、地籠等200余具,罰沒“三無”漁船19艘。
標本兼治,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開展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河湖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縱深推進“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開展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行區、街道、社區三級巡河聯動機制,峽山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履職,各區級河湖長以上率下,現場辦公、一線解決問題,成立了由區河長辦牽頭,水利、農業農村、綜合執法、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5個部門組成的巡查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侵占河道、湖泊等行為,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交辦,通過約談、通報、掛牌督辦等多種方式督促落實整改,并將專項整治行動與日常監管相結合,以開展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排查整治專項為重點,持續清理整治河湖“四亂”問題,堅決遏增量、清存量,將清理整治工作向中小河流、鄉村河湖延伸。今年以來,各參與單位通力協作、齊抓共管,落實“河湖長+生態警長”協作配合機制,峽山區公安分局水上警務中心、區水利漁業中心對水域岸線開展聯合巡邏,實地查看了水域環境、沿線生態環境情況,對是否存在非法排污、侵占破壞河堤、堆放傾倒固體廢棄物等問題進行了重點巡查,整治河湖“四亂”問題36處,清理河湖管理范圍內垃圾12立方米,維護了河湖良好水生態環境。
“人防+技防”監管智慧化提升。充分利用濰坊市智慧河湖管理信息平臺、濰坊市防汛預報預警平臺,打造了全區數字河湖綜合監管平臺,運用空間地理技術,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對轄區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等,極大地方便了建設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的解決。該系統可以自動巡航、識別、跟蹤和預警提示漂浮異物、非法采砂及捕撈等污染水體行為,也可以對靠近水邊人群進行自動安全喊話提醒,還可以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反饋,實現河湖監管“智能化”。各類涉河湖問題可隨時隨地通過線上反饋至各級河湖長、河湖專管員,以便線下及時前往實地查驗、處理,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聯動,有力推動了涉河湖問題的動態清零。
落實管護責任。依托公益性崗位實現河湖全域保潔,印發了《峽山區全面實行河湖專業化全域保潔管護實施方案》,峽山區財政每年落實管護資金,將轄區內河湖統一納入保潔范圍。為進一步明確屬地責任、厘清權屬關系,克服“只管自留地、不管交叉帶”的狹隘觀念,全區落實屬地化管理責任制,明確河湖段保潔責任人,堅持疏堵結合,靠上做細工作,以沿河村居、橋梁、道路口為重點,集中清理河道內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高稈作物以及水面漂浮物,真正實現河湖保潔屬地化管護。
全民共治,厚植綠色發展理念
開展“共建美麗幸福河湖”主題活動,組織志愿者巡河護河行動12場次,發放宣傳手冊1萬余份。打造“河長制”主題公園,設置生態科普長廊,利用新媒體平臺開設“河湖長制”專欄,建立“河湖衛士”舉報平臺,受理群眾反映問題,辦結率100%,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河道保護的良好氛圍。
如今,峽山區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成為市民休閑打卡的“網紅地”。峽山區水利漁業中心將繼續深化河道治理成果,推動水環境治理向“提質增效”升級,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水利力量。
新派融媒體記者:王瑗/文圖
編輯:王首榮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