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給患者使用“五色愈糜散”。
新派訊 近日,65歲的口咽癌患者張先生在放化療后,口腔黏膜大面積潰爛,劇痛導致無法進食,體重一周驟降5斤。“像含著一嘴玻璃碴,連喝水都是折磨。”在濰坊市中醫院腫瘤三科,主任醫師祝敬燕為他調配了“五色愈糜散”。用藥當天患者疼痛明顯減輕,第三天潰瘍面開始收斂,一周后恢復正常飲食。“能喝下一碗熱粥的時候,我差點哭出來。”張先生感慨道。
藥物性口腔黏膜炎是腫瘤患者在化療、靶向藥物等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常常表現為口腔黏膜紅腫、潰瘍、疼痛,甚至影響進食和說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當化療藥物在體內殺死癌細胞時,許多腫瘤患者正承受著口腔黏膜潰爛的劇痛——這種名為“藥物性口腔黏膜炎”的并發癥,如今在濰坊市中醫院有了創新解法,那便是“五色愈糜散”,它以其獨特的配方和顯著的療效,成為了治療這一病癥的有力“武器”。
“五色愈糜散”是濰坊市中醫院主任醫師祝敬燕帶領腫瘤三科醫護團隊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深入研究,精心研制而成的一種中藥制劑。該藥散由多種特效中藥材精心配伍而成,經過特殊的炮制和加工工藝,使其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促進黏膜修復等功效。在臨床應用中,“五色愈糜散”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的口腔疼痛,促進潰瘍愈合,縮短病程,讓患者能夠更好地耐受抗癌治療。“五色愈糜散”作為科室的“一招鮮”,在治療藥物性口腔黏膜炎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眾多患者帶來了福音。
祝敬燕在調配“五色愈糜散”。
“五色對應五臟,我們通過調節臟腑功能實現黏膜自愈。”祝敬燕指出,該藥散蘊含中醫“整體觀”思想,其炮制工藝精準控制藥物粒徑至微米級,促進創面滲透吸收。
腸癌肝轉移沒有擊垮樂觀的孫女士,化療后繼發的口腔潰瘍卻讓她放聲痛哭,一度絕食,放棄治療。“媽媽終于能喝雞湯了!”在腫瘤三科病房,孫女士的女兒舉著手機記錄下這一幕:母親時隔兩個月再次自主進食,此前因抗腫瘤藥物引發重度口腔潰瘍,其母親連續三周靠靜脈營養液維持生命。“潰瘍蔓延到喉嚨,止痛藥都失效了。”后來她帶著母親找到了祝敬燕,采用“五色愈糜散”后,母親終于不再被口腔潰瘍折磨。
抗癌不僅是延長生命,更要讓患者有尊嚴地生活。“五色愈糜散”承載的是讓患者在至暗時刻仍能感受“好好吃飯”的幸福,讓生命的尊嚴,從每一口溫暖的米粥開始。這一“小藥散”正惠及更多腫瘤患者,在抗癌這場持久戰中,中醫特色療法正成為守護生命質量的重要力量。
新派融媒體記者:常方方/文圖
編輯:王首榮 祝超 韓鎮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