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6月6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2025年汛期氣候趨勢預測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悉,今年以來,我市降水量總體接近常年,其中3月降水量明顯偏多,全市平均氣溫整體偏高。預計今年汛期,我市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災害性天氣仍將呈現多發態勢,階段性旱澇災害風險較大,特別是主汛期暴雨、臺風和持續性高溫災害風險高。
為此,全市氣象部門將嚴密監視天氣,加強災害性天氣發生機理研究,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汛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就緒。嚴格落實帶班值班制度,市、縣兩級業務骨干全部深入汛期業務服務第一線,優化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叫應全流程服務機制,確保關鍵性、突發性天氣預警信息傳遞及時精準。強化氣象觀測裝備全周期管理,常態化開展設備巡查、維護和數據核查,及時消除觀測隱患。針對重大天氣過程,提前加密自動站巡檢頻次,保障觀測數據連續穩定傳輸。完善氣象觀測應急預案,建立日常演練-應急響應-故障處置聯動機制,突發情況下迅速啟動加密觀測和疑誤數據研判,同步開展應急觀測設備部署,確保極端天氣時觀測系統穩定運行、數據質量可靠。提升預報預警精準度,構建實時監測、短臨預警、延伸預報技術體系,融合衛星、雷達、數值預報及大數據分析,實現災害天氣提前9天趨勢預測、24小時1公里網格化預報。實行分區預警、遞進服務模式,及時發布精細到鎮街的預警信號。做好重點行業氣象保障服務,筑牢糧食安全氣象防線,發布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產品,做好糧食生產全鏈條氣象保障服務。強化海上安全預警能力,加強臺風、海上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建立海洋氣象分區精準預報業務,全面落實省氣象局海洋氣象服務標準。創新能源保供氣象服務模式,優化能源保供氣象服務體系和機制,圍繞碳達峰、城市生態、電力保供等不同場景,研發多維度氣象影響預報服務產品,融入城市精細化治理。深化交通氣象精細服務,持續推動市管高速公路“一路多方”協同機制,圍繞大霧、強降雨等交通高影響天氣,開展分災種、分路段、分時段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強化交通行業影響預報和災害風險預警業務。
新派融媒體記者:宋玉璐/文
肖雪/圖
編輯:聶臻臻 王潔鈺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